编辑认为“外资大规模撤出”是最近舆论的焦点。 海外投资促进中心的专家郝乐认为,一部分外资企业仍维持企业法人、注册复印件等,但将转移生产、利润等重要部分,开始“隐性撤出”。
编辑认为“外资大规模撤出”是最近舆论的焦点。 一方面,在美国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际资本调整布局,另一方面,中国加大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而且招商引资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中国外资趋于“超国民待遇”化。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分10个省了解外商投资新动向,今天开始发表《外资大移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广州市民李杰前几天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 他发现,这双耐克鞋的生产地已经不是熟悉的“中国制造”,而是“印度尼西亚制造”。 耐克鞋产地的变化反映了制造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高端制造业开始向欧美回流,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年,我国制造业实际采用外资比上年减少6.78%。 在外经贸第一大省广东,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减少了2.05%。 广东商务厅外资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广东关闭搬迁的企业广告主如果是低端、劳动密集型公司,将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对进出口影响不大。 但是,必须警惕以往美国、香港产业转移的教训,制造业是基础,可以吸引物流、服务业的组合,转移过快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华为“黄金时代”会结束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术,加之外资政策并购轨道、经济增速下降、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内因影响,招商引资从业难度增加,筹资增速已回落至一位数,局部
今年早些时候,通用电气将国际运营总部从上海转移到了新加坡。 淡水河谷驻上海办事处的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淡水河谷逐渐将业务重心外移,目前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上海办公室名义上是中国区总部,但基本上等同于后台部门,合同和结算都在欧洲。
海外投资促进中心的专家郝乐认为,一部分外资企业仍维持企业法人、注册复印件等,但将转移生产、利润等重要部分,开始“隐性撤出”。
江苏省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外资处副处长胡滨表示,今年部分外资房地产公司出现减资现象,有可转换股,有可转换资本,部分减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 南京市中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原是李嘉诚的长实投资,现在转为内资。
今年前5个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外资8.8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4%。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认为,由于外资利用率不足1%,外资退出不会直接影响广东楼市。 但资本受益,背后的信号证明市场信心不足,经济还不景气,楼市高位风险凸显,必须警惕楼市下跌引发的连锁反应。
中国商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年前中国是大部分会员公司的优先投资地,但现在已降至20%。 中国欧盟商会公布了调查结果,2/3的大企业表示在中国经营越来越困难,一半的受访公司认为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调查,去年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同比减少17 .7%,是东盟投资的2.6倍。 美日是中国引用外资最大的三个地区,这些调查显示,外资在中国观望失望情绪高涨。 这是近十年来罕见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指导。
中国仍然是投资战术的重要之地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的现象。 南开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诚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好,综合配套能力强,短期内外资规模不会“退潮”。
在许多外资企业的负责人眼里,中国仍然是投资战术的重要场所。 卡特彼勒(天津)总经理王光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天津大型发动机和发电机组”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年设立,现有资金全部到位。 中国页岩气开采处于起步阶段,大型发动机未来市场诉求较大。
博世(中国)投资总裁陈玉东认为,博世没有把中国作为低价制造基地,而是作为全球市场的布局。 作为大型技术和服务的供应商,博世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12亿元,增长了18%。
广东商务厅外资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外商投资比较稳定,没有大规模撤出的迹象。 年,广东合同外资金额363 .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 .77%,实际吸收外资249 .52亿美元,增长5.96%,分别占全国的15.72%、21.22%。 年1月至7月,全省实际吸收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25%,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6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3.17%。
在外资聚集的福建,也没有看到外资大规模撤出的现象。 根据福建省商务厅的数据,1月至8月,福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9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6.6%。 实际投资50亿6千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他各省区外资主管部门报告称,引用外资为正增长。
从全国来看,引进外资仍保持增长态势。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商投资新建10973家,增长3.2%。 实际外资引进额为633.3亿美元,增长2 .2%。 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总体增长,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港、台、新、韩、日、美、德、英、法、荷)共计595亿美元,占全国的94%,增长3.9%。
跨国公司调整在中国的布局
有人去,就有人来。 事实上,在利益共存大趋势加深的情况下,许多外资企业没有把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而是把重点放在扩大中国内需市场上,在中国的收入占世界份额。
《经济参考报》记者最近访问了国内多家外资企业,发现以“全球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在中国的布局。
是将核心技术和先进产品做大做强,引进中国。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国外只允许“n -1代”也就是落后于最先进产品的一代生产技术获得中国投资工厂,但这两年韩国三星拥有西安投资工厂最先进的技术,这是最大的
宝马集团董事艾希纳表示,宝马先进的三缸和四缸汽油机将于年在中国生产,这在宝马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企业厂长何国玲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世界大型制药公司,赛诺菲两年前在中国生产的只有进口“药芯”在中国组装,但这两年建成了“造芯”生产线,获得了最先进的技术 这项技术原本是在欧洲布局的。
二是推进研发本土化。 美国3d印刷企业stratasys大中华区总经理汪祥艮对记者表示,3d印刷技术是世界上目前发展迅速的先进技术,企业在中国这两年扩大了技术开发力度,研发技术人员都是中国人。
宝马集团表示,随着对中国的投入不断加深,位于中国的研发事业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集团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研发基地,最近在沈阳也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中方研发人员500多人,占多数,
三是为中国市场制造产品。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近年来“全球企业”都在努力深化中国市场的服务。 德国车企中青、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都为中国客户制造长轴距轿车,极少的车型几乎都在中国生产。 微软企业副总经理陈实对记者表示,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罕见地延长了对w indow s x p系统的免费支持服务(包括补丁服务)。
(本版稿件除签名外,还由记者杨毅沈、黄梅、徐岳、王新明、张展鹏、胡苏、徐海波、有之炬录制)
原标题:外企突然“隐性避难”
标题:财讯:外企乍现“隐性撤离”
地址:http://www.7u0.cn/jjxw/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