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7字,读完约7分钟
现在,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到以前流传下来的楼市、银行,正在流向资本市场。 在房内不炒、银行理财刚刚挤兑、出现“负收益”的背景下,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今年新发基金份额的迅速增长是最好的市场“反应”。 数据显示,年内新设立的公募基金发行规模突破3万亿元。 另外,从银行网站代销的情况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最近访问了一些银行,得知更多投资者选择向银行购买基金,今年多家银行基金的销售额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政策帮助居民进入储蓄市场
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实务会议精神,证监会对明年资本市场第一员工进行了调整。 其中,首先要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强化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着力扩大内需。 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联系,继续快速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事实上,近年来证监会多次发声,欢迎中长时间资金入市,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时间资金入市的比例和范围。 去年,证监会召开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座谈会。 会议提出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的要点任务,会议重申“推动公募机构权益类基金快速发展”,推动了各类中长期资金上市比例和范围的放宽。
在储蓄资金方面,自去年以来,银保监会也强调“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更有效地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时间资金”。 今年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推进银领域和保险业优质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中提出,要比较有效地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结构 快速发展公司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比较有效地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时间资金。
银领域人士表示,监管层的综合措施和多种措施并举,为居民储蓄市场营造了非常好的制度环境。 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快居民储蓄“搬家”的速度,成为资本市场潜在的增量资金。
股票混合基金为主投方向
目前,宏观环境正在从房地产周期转换为资本市场周期,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和高质量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居民财富也迅速转移到资本市场,公募基金逐渐成为居民财富管理主力军。
自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日益凸显,更多资金从楼市、银行等“搬家”到资本市场,仅年内新设立的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就突破3万亿元。 公募基金领域的高速发展,也折射出中国经济、资本市场、居民理财的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访问多家银行网站,发现咨询购买基金的投资者明显增加。 从各银行代销基金的情况可以看出,与原有的主要债券基金不同,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点偏向权益基金。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市场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明显增强,特别是权益基金业绩优异,吸引了众多基层民众入场。 据我行介绍,今年基金销售额上升明显,其中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高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欢迎。 ”。 一位股票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在记者的访问中,多家银行的资产经理建议可以配置一点混合型基金。 “在低利率和资本管制新规的背景下,居民投资市场对稳健投资产品的诉求远大于供给,目前各大银行净资产监管收益不尽如人意,但基金整体收益状况不差,投资者借重资金通道进入市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对记者说。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站上,该行理财经理表示:“为了满足客户资产配置和稳健投资的诉求,近期,我们银行联合多家大型基金企业,打造了新建成的理财替代产品。 本次系列基金共有30只,以混合型为主,目前产品正在进行中”。
记者发现,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青睐也体现在爆款基金的频率上。 今年的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募集超过百亿元,单日售罄,比例销售等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各银行的营业场所也在积极推进基金的销售,一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在增加。
基金销售的火爆可以从一系列的数据中看到。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公募基金的规模从2019年末的14.8万亿元达到了今年11月末的18.75万亿元。 可以看出,不到一年就增加了3.95万亿元。 从基金发行情况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整理相关数据后发现,在总规模达3.06万亿元的1408只全年新发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绝对特征,为790只,占新发基金数的56%。 发行总规模达到1.74万亿元,占新发基金总规模的57%。
储蓄的“搬家”趋势不可逆转
储蓄“搬家”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增长的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人民币储蓄存款自2003年9月末突破10万亿元大关以来,近年来持续上升,高储蓄规模被比喻为“笼中虎”。 但随着2006年以来股市的复苏和投资渠道的扩大,人民币储蓄增速开始放缓。
银行领域人士向记者表示,居民存款“搬家”,将改变居民在资产选择中积极配置金融资产、以前以银行为中心的单一金融投资结构,形成银行、股票、基金、保险等多元并存的格局,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外部支撑,从而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 他还表示,银行存款“搬家”不是一时现象,而是长时间的趋势。 经济快速发展水平越高,投资者越需要丰富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工具。
对普通人和公司来说,在储蓄转化为长时间资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财富的获得感更为重要。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致富感,必须首先在供给端出谋划策。 在监管层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推动监管端向前发展,对服务进行监管,通过灵活适度的监管为市场注入活力。 在市场层面,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财富管理水平,为顾客提供体验良好、丰富的财富产品和功能选择。
苏筱莱表示,将居民储蓄安全转为资本长期资金,对居民来说,长期投资很可能获得超过储蓄的收益率,从而获得财富附加值。 对市场来说,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也可以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使上市公司专注于主业,不营造短期投机炒作的氛围。
另一方面,人民币储蓄规模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等其他行业,也引起很多人的担忧,储蓄资金迅速流出,会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吗?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表示:“存款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方法之一,除存款外,银行还有其他资本补充方法。 年来,监管继续发出信号,鼓励银行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资本补充,持续债务、配股、专项债务等收益不断,相继进入落地阶段。 总的来看,大银行在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的运用方面比中小银行更有信心。 因此,储蓄资金的流失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小银行更加依赖储蓄,因此影响很大。 ”。
然后,储蓄“搬家”让银行思考未来更好的变革。 “另一方面,银行需要适当调整债务结构,优化债务比例,探索多样化的资本补充渠道。 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银行可以进一步探索权益类产品等相关业务。 ”。 苏筱芮对记者说。
标题:财讯:促进储蓄“搬家”居民投资基金意愿强
地址:http://www.7u0.cn/jjxw/1212.html